欢迎访问北大燕园书画艺术科学教育网,本网书画超市,为广大书画爱好者提供“名家字画”销售直通车,欢迎大家选购。

当前位置:网站首页 > 新闻资讯 > 图像画卷展时代风华

图像画卷展时代风华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2022年10月23日    责编:王老师

时代风尚与社会语境的演进,历来是文化艺术发展的关键因素与重要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进入新时代的中国美术事业蓬勃发展,在创作、教育、研究、展览、传播等领域都取得诸多重要成果,特别在表现社会发展、人民生活、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军事国防、科技发展等内容题材上,涌现出了一批艺术水准高、创作手法新、主题立意深的时代力作与美术佳作,更在美术创作本体层面显现了艺术创作与观念的创新。

  精品力作涌现

  精品力作的产生不只限于全国美展。近些年来,以美术创作展现中国社会的历史与现实主题,日渐受到广泛关注。党的十八大以来,国家级美术创作工程相继立项推进,不断涌现出高水准的主题性美术佳作,对美术创作的横向拓宽与纵深发展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由中国文联、财政部、文化部联合推出的“中华文明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2012年启动、2016年完成并举办展览;2017年起,文化部、财政部推出“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以现实题材创作为主,兼顾历史题材创作,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历程;2018年,在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文联主办的“真理的力量——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主题展览”在中国国家博物馆举办;2018年启动、2021年完成的“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更是推出了一批优秀的党史主题美术作品。在美术创作层面,如何在以写实风格为主的主题性创作格局中,拓展新的艺术语言,如油画的表现性语言、中国画的写意风格;如何在叙事方式上,进一步实现宏大叙事、家国叙事与个人生命体验叙事的有机融合;如何处理好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关系,进而选择相应的表现手法等,都成为当下美术家、特别是中青年一代美术创作者面对的实际课题。

  近10年来,美术界举办了许多具有重要影响力与权威性的国家级大展,如全国美展以及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和其他学术机构主办的各类全国范围的美术展览,围绕不同画种举办的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水彩、漆画、陶艺、漫画、连环画、综合材料、实验艺术等全国性专题展览等。在这些国家级大展中,五年一度的全国美展无疑是其中最具影响力与风向标意义的展示平台。2014年以“熔铸中国气派,塑造国家形象”为学术旨归的第十二届全国美展,2019年旨在“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和中华审美风范”的第十三届全国美展,都以汇聚展现具有新时代气质的美术佳作,引发观者强烈的审美共鸣。一些画作所展示的农民工、消防员、部队官兵、快递小哥、都市青年等形象,以贴近的视角呈现当代城市生活的深刻变化;一些作品聚焦农村电商、乡镇发展、大国重器等新时代中国社会的宏阔场景,以细致观察和精微描绘展现中国社会欣欣向荣的景象。这些源于生活的作品显现出新时代中国美术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生态正在发生改变,既在全球视野中彰显文化自信,更以植根于中华文化根脉与现实土壤的美术作品,讲述正在发生的当代中国故事。

  在新近举办的国家级美术活动中,由文化和旅游部联合北京市、天津市、河北省共同主办的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美术作品展,汇总展示近5年来优秀美术作品,呈现了新时代美术创作的朝气与活力。与此同时,为迎接党的二十大,展示新时代新气象,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中国文联主办,于2022年国庆节当日在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开幕的“筑梦——我们的新时代美术摄影作品展”,更成为近年来美术、摄影工作者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潜心创作优秀成果的集中展示。在各类主题创作项目工程的引领带动下,美术创作呈现出推陈出新、关注过程、拓展疆域等特点,也将新时代的主题性美术创作引入全新的发展阶段。以工程带动创作,以佳构映现时代。这些表现重大历史事件与社会现实生活的作品所汇成的,不仅是一个视觉的、图像的历史,同时更是一个艺术意象的宝库,共同展现了美术创作在新时代社会文化语境中所承担的使命。

  除了国家级美术创作工程对重大历史与现实题材的引领,如何以视觉艺术的语言展现脱贫攻坚的磅礴进程,以美术创作的手法呈现时代变迁,也成为美术家们新的创作课题。诸多优秀作品以人物群像展现各地脱贫攻坚的具体场景,中国画作品如张见等创作的《助梦》,张小磊的《扶贫行动进凉山》,都以传统工笔画语言,展现了中国共产党带领大凉山彝族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时代画卷;油画作品如郭健濂、褚朱炯的《互联网的春天——农村电商》,傅纪中、张晓骏的《直播助农——协调推进城乡统筹发展》,则以现实主义的笔触,生动展现互联网时代电商经济给农民生活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越来越多美术家认识到,在主题性艺术表达上,美术创作既要超越简单的概念图解,以小见大、求真重艺,更要守正创新,这样才能创作出禁得住品咂、耐得住推敲的艺术佳作。

  影响贡献提升

  从美术创作到各类展览,从媒体传播到学术活动,回望近10年来美术创作的发展历程,笔者认为主要呈现出以下5个方面的特点与趋向——

  其一,艺术性与叙事性的深度结合和学术呈现。从创作论的角度思考艺术创作规律与主题表达深度的关系成为重要课题:如何以美术本体语汇和视觉艺术语言,从还原历史的厚度和细节的深度,去展现历史事件、人物形象;如何实现历史真实与艺术真实的统一、深化写实性与抒情性相结合的艺术探索;如何以艺术化的图像叙事手法讲述历史现实主题,呈现民众生活的真实细节与时代新变,这些都成为当下各门类美术创作的难点与焦点。

  其二,推陈出新,研创互促,力求突破“模板化”,强调创作的主动性与作者意识。新时代美术创作更为重视创作草图和艺术本体层面创作过程的锤炼,尊重艺术创作的规律,从创作机制层面解决具体问题。如“《中华家园》美术创作项目”“国家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不忘初心 继续前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美术创作工程”等都举办了数轮创作草图观摩会。

  其三,美术门类的多向发展、表现手法的多样呈现,多元视觉叙事手法和多种艺术表现手法的守正创新。诸多大型主题展览都涉及中国画、油画、版画、雕塑、综合材料艺术、新媒体艺术等多种美术门类,在作品图式的表现手法上也呈现出形式创新的特色;与此同时,各画种门类之间艺术手法与观念的相互借鉴与融合,以及各美术门类艺术语言本体的多样性、独特性,也使新的时代语境下的美术创作表达更为深入、立体与丰富。从题材内容、思想立意到风格样式,如何在秉持艺术品质与历史意识的同时,与时代脉搏共振,重返艺术表现的历史情境与社会现场寻求真情实感的表达,对创作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四,融媒体时代新的呈现方式,给予新时代社会美育与美术创作以更广阔的视野和机遇。以专题节目《美术经典中的党史》《美术里的中国》《艺术里的奥林匹克》《诗画中国》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型情景史诗《伟大征程》为代表,跨媒介、跨学科的视听融创与积极探索,为媒体时代的美术呈现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可能。史实线索与美术表达的叠合、交融,家国叙事与美术解读的同时出场,既在历史文脉的时空呈现上顺应了社会与时代发展的规律节奏,也在学理上丰富拓展了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及其欣赏解读的内涵与外延,为新时代社会美育和美术的大众传播开拓了新的领域。

  其五,中青年作者渐成各画种门类创作的主力,显现出可贵的创作活力和探索精神。诸多国家级创作工程项目以培训创研班的形式,将创作、研究与教学紧密结合,尤其对中青年美术创作者集中开展创作观摩和辅导,力求在推出优秀作品的同时,培养一批美术创作青年人才。很多主题性美术创作,都来自专业美术院校、综合大学美术院系的中青年教师和各地画院的中青年画家,他们通过对中外经典美术作品创作经验的汲取学习,不断探寻以视觉语言表现革命历史与社会现实主题的方法,为新时代美术创作注入了鲜活的生机和未来发展的无限可能。

  从这10年的重要美术展览、学术活动与相关现象来看,一些新的现象与趋向值得关注:美术在国家发展、社会生活中的影响力和贡献力愈趋提升,美术创作手法在多元发展的格局中继续走向深入,并在跨媒介展示中得到创新升华;美术展览形态与策划观念在传统形式的基础上继续拓新,美术理论与文艺评论得到重视和发展;青年美术人才与新人佳作辈出,艺术机制和文艺发展方向也在总结阐发中明晰。这些现象充分印证了,图像画卷是铭记历史、和鸣时代的重要方式,更是承载家国发展历程富有诗意的视觉篇章。正是这些风格多元的美术作品,不断挖掘和升华着时代的精神内涵,描绘着社会发展与人民生活日新月异的气象,推动着美术创作从“高原”迈向“高峰”的步履,同时也在提升着美术作为图像表达对社会发展的巨大贡献和未来价值。

  (作者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北大燕园书画教育中心(版权所有)
联系人:李老师,魏老师

邮箱:qxh@pku.org.cn
地址:(北京海淀区颐和园路5号)北京大学

京ICP备14052523号